獐子岛中国的"北海道",不养家禽的海岛
在中国海参市场上,“獐子岛”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定价坐标”的角色。每到采捕季节,这些来自北纬39度纯净海域海参标出的价格,几乎鲜有人能出其右。这种行业影响力,最核心的来源是生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獐子岛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在于,纯净得几乎原始的自然生态,开创中国海洋产业先河的领先科技,都能在这个岛上如此和谐地共存。
为了保护这2000平方公里的天然海洋牧场,这里的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入手,让整个小岛尽量少的人为污染:不养家禽,不盖高楼,将生活垃圾每天运送出岛,并创先发展海洋科技……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海域的纯净,从而为整个天然的海洋牧场里的生物,包括野生海参在内的各种海珍品,创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也许,这就是獐子岛集团成为世界经济论坛海洋产业唯一行业塑造者的原因。
不养家禽的海岛
第一次来到獐子岛的人,或许会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小镇到处都是风光旎丽的自然景观,小镇中心区最醒目的建筑是小学和文化宫,而其他建筑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小镇生活如同蔚蓝色的海洋一样纯净,居民们精心守护着这片浩瀚的海洋牧场,这才是最珍贵的财产。
在这座只有1.5万常住人口的小镇里,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每个人的脸上总洋溢着笑容。獐子岛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岛上无家禽。在这里,农宅的格局与岛外截然不同,一般农村家庭都会在院子里盖上猪圈、鸡窝,散养家鸡在院里上下扑腾,家猪卧在圈里肆意排泄。这样一幕在獐子岛任何角落都看不到,人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这块海上净土。
小镇里很少能见到环卫工,但无论大街小巷都找不到随意丢弃在路边的垃圾,即便是居民区里,街道马路也一尘不染,空气仿佛都是透明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卫工。”镇上的老人们笑着说,岛上从来就没人乱扔垃圾,见到纸屑都会随手捡起。
每天20吨生活垃圾“坐船”离岛
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10位志愿者曾到獐子岛调研,在离岸500米海域范围内,海水依然湛蓝、海面漂浮物寥寥无几,在抽取的200平方米范围的旅游区沙滩上,仅清查出以玻璃为主的少量可回收物品。环保志愿者说,獐子岛拥有堪称大连最洁净的海岸带,这是他们清查中垃圾最少的一次,都没有装满一个方便袋。
在这座海上小镇里几乎找不到一根大烟囱,大部分单位和居民区均采用海水集中供暖、制冷,采取风力发电和太阳能路灯等低碳环保项目。据了解,獐子岛每天产生近20吨生活垃圾,过去岛上有一处垃圾填埋场,由于担心垃圾产生的滤液会逐渐进入大海导致周边海域受到污染,岛上建成了3座固定式、6座移动式垃圾转运站,还购置垃圾转运、压缩处理等车辆设备,甚至安装地埋式垃圾箱,垃圾收集、清运、转运完全实现全封闭作业,生活垃圾都转运出岛处理。
为了这片净土,獐子岛人付出了很多,尽管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岛上却迟迟不大力开发旅游项目,这里没有兴建大型工业企业,所有可能带来污染的项目绝对不会审批。
令日本人叹服的中国“北海道”
见过獐子岛水下采捕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这片富庶的海域。采捕船在海面上停留个把小时,作业网就会从海底拖起满满的一网虾夷扇贝;每逢春秋两季海参采捕时节,潜水员们每次下水,都会带回整整一船肉质肥厚的野生海参……在业界看来,北纬39度獐子岛海域的海参,繁衍生息在30米的纯净深海,在天敌丛生的海底自然生长,接受物竞天择的考验,因而成为公认的国内最优质的海参。
2008年,日本中央鱼类株式会社社长伊藤先生到中国考察时称,獐子岛是中国的“北海道”。日本北海道是世界著名的海洋牧场,而獐子岛与北海道被业内视为全球真正成规模的两大海洋牧场。这一美誉源自于獐子岛坚持生态、可持续的理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獐子岛便提出了“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口号,并最终建成了2000平方公里、中国最大规模的海洋牧场。
据悉SGS公布数据显示,獐子岛海洋牧场在2010年产出的5万吨扇贝带来碳减排的效果为12221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53.136万棵大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2011年,獐子岛虾夷扇贝渔场顺利通过MSC(海洋管理委员会)预评审,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通过认证,届时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MSC认证的渔场,对中国水产品开拓欧美市场以及品牌提升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5月24日,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专员来到中国,调查中国海产品能否让美国消费者放心。乘船来到獐子岛海域时,眼前的景象令FDA专员为之惊叹,浩瀚的海洋牧场里,遍布各种海珍品,这里不但是他们见过最大最纯净的海洋牧场,而且通过层层审核,两位专员给獐子岛做出了高度评价:“这里的海产品我们完全放心。”而就在一周前,欧盟FVO专家在针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双壳贝类出口项目实地审核中,对海洋牧场的生态管理依然给予了高度评价。
蓝色海洋 高科技牧场
如今,这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海洋牧场,獐子岛人也因为对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达沃斯舞台上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瞩目。
獐子岛每年都在海洋专家指导下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培植海藻,播种数十亿枚的虾夷扇贝苗种,费用高达数亿元。獐子岛不仅依靠休养生息的简单思路保护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同时投入了更多高科技因子。獐子岛拥有阵容强大的国字号科研队伍,比如有“国家实验室”之称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等。而在獐子岛的合作伙伴中,则包括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令人炫目的顶级科研院所。
其实早在2003年,獐子岛集团就成立了辽宁省首家企业海洋生物研发中心。2005年,獐子岛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企业的海洋生物实验室并建造了一艘监测船,每半个月对所辖增养殖海域的水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獐子岛不但被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确定为适宜养殖海域,并成为国家级海珍品增殖和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2009年,中科院海洋所与獐子岛集团合作,在獐子岛海域投入浮标群,通过浮标群将海上的温度、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数据通过GPS卫星系统传递到中科院海洋所的黄海海洋观测基站里,并对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空间、水面、水体和海底进行24小时监控。獐子岛人将它形象地比喻为“千里眼”。
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是这样描述的,在科技保护下的海洋牧场是一个可持续的纯净的海底世界:扇贝用自己排出的物质给海藻施肥,海藻又成为海胆和鲍鱼的食品,海胆和鲍鱼的排泄物又被海参过滤和清洁,清洁的水环境又为扇贝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而这一切都是獐子岛从保护海洋生态的目标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獐子岛中国的"北海道",不养家禽的海岛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