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现象广受关注
之所以说这些客人的身份特殊,不仅是因为其均是女性教授,同时这些女教授在各自所在的高校以及研究领域内,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长江学者、各高校院系主任及院长、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高级别科研项目学者、国际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如此高规格的女教授阵容齐聚,在我市亦属罕见。
此次应大连市妇联的约请,獐子岛渔业盛邀在连的大连理工、大连海事、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大学等16所高校的50多名女教授亲临獐子岛,旨在让这些高知识层、高管理层、高决策层的行业翘楚深层次地了解大连市渔业经济的发展、了解国家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
7月14日,獐子岛渔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在连16所高校的50多名女教授,跨海登上神秘的獐子岛。利用两天时间,这些女教授们探秘了北纬39度獐子岛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了来自天然海域海珍的“鲜度”。而在这些学者眼中,“獐子岛现象”正在被多角度解读。
“三高”女教授钟情浪漫海岛
当潜水员将刚从大海中捕获的海参、海胆、虾夷扇贝这些平时只有在市内海鲜市场才能看到的水产品呈现在这些平时教书育人、致力科研的女教授面前时,她们表现出更多的是兴奋与惊奇,赞叹这块海域的肥沃,惊叹獐子岛渔业耕海牧洋、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所取得的成效,更为大连有这样的“海底银行”而深感自豪。眼前的这些都让她们彼此相约,要举自己所能宣传这片神奇的海域,让自己“桃李满天下”的学生都知道獐子岛,都了解北纬39度海珍的魅力。
实地体验渔业生产的过程中,獐子岛的底播增养殖发展模式、洁净的海域环境和原生态的增殖方式着实吸引了这些“三高”女教授们的目光。女教授们在海上尽兴品尝公司刚采捕上来的北纬39度鲜活海珍,岛内原生态方式烹饪的底播鲍鱼和海参,让她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而岛上堪称国内一流的海岛幼儿园和养老院,则让女教授们感受到另一番“獐子岛魅力”。她们不仅为老人和孩子送去了书籍和纪念品,同时,獐子岛镇政府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海岛渔业集体所有制的集约化经营模式都让她们花了不少时间仔细研读。
多角度解读“獐子岛现象”
“如果时间再充裕一点,我们还希望对獐子岛进行更为深层的探访。”尽管已经从岛上归来,大连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世玲显得意犹未尽,用她的话说,从獐子岛归来的几天,脑海中一直在思考她所看到的“獐子岛现象”。
其实,被獐子岛深深吸引的,绝非徐教授一人。与普通游客上岛参观时的走马观花不同,这些在各自研究领域内多有建树的女教授们,都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獐子岛现象”做了多角度的解读。观海游岛的同时,经济领域内的女性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与獐子岛渔业这家上市公司的运营、管理,社会学者们则侧重于对社区、岛上居民生存态的关注,食品工程领域的专家们则对食品安全、海洋食品的加工、包装等产业链相关环节投去了更多的目光……
在徐世玲教授看来,自踏上獐子岛的一刹那,围绕于这个中国北方神奇海岛的多个问题也开始萦绕在其脑海。“我本身承担着辽宁省现代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此行至獐子岛,我想我有许多新的想法可以写进其中。”徐世玲向记者坦言,獐子岛此行,对她执行该项目受益匪浅。她将其总结成四个方面的“意想不到”:意想不到一个海岛能诞生獐子岛渔业这样的公共上市公司,“其管理层的现代化事业和企业的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都出乎意外”;意想不到这种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在一个海岛的开发进程中有效展开,在徐教授眼中,这种模式可以成为目前国家广泛进行的海岛开发中的一种范式;意想不到獐子岛镇政府对岛上的公共设施建设规格如此之高,岛上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在发达的城市都毫不逊色;意想不到岛上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如此之强,专门的垃圾处理流程及居民生活习惯,有力地保障了獐子岛海域的清洁……所有的这些,都让徐教授思忖良久。听说岛上正在做发展规划,徐教授说,她对这份规划寄望颇深,希望政府能为岛上的子孙后代贡献一份保留海岛特色,将传统海文化与旅游适当结合的“功德规划”。
相关信息